ji yǐ qi ren zhī dao,huan zhi qi ren zh
【出處】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解釋】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示例】況這班奸黨,不知屈害多少忠良,~,極是快心之事。(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二回)【故事】
cheng ren bu zi zai,zi zai bu cheng ren
【出處】【解釋】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示例】自古道:「~。」你好生記著我的話。(《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故事】
huo xī fu suǒ yǐ,fu xī huo suǒ fu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解釋】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示例】【故事】
ān bu li mǎ bei,jiǎ bu li jiang shēn
【出處】《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解釋】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於高度警惕狀態【示例】【故事】
nu cong xīn tou qǐ,e xiang dǎn biān shēng
【出處】《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解釋】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示例】【故事】
hǎi nei cun zhī jǐ,tiān ya ruo bǐ lin
【出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解釋】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示例】【故事】
xiōng di xi yu qiang,wai yu qi wǔ
鬩:爭吵;牆: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zhǐxǔzhōu guān fang huǒ,buxǔbǎi xing diǎn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解釋】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
guā tian bu na lǚ,lǐ xia bu zhěng guān
【出處】《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解釋】走過瓜田,不要彎下身子提鞋;經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示例】俗話說:「~」。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故事】
zhū men jiǔ rou chou,lu yǒu dong sǐ gǔ
【出處】唐朝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解釋】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示例】【故事】
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 wen,lǎo sǐbuxiāng wǎng
【出處】《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解釋】現在形容彼此不瞭解,不互通音訊。【示例】【故事】
ge ren zi sǎo men qian xuě mo guǎn tā ren wǎ sh
【出處】【解釋】比喻不要多管閒事。【示例】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後,倒給了後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的便是其一。(魯迅《南腔北調集·經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