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zāo kāng zhī qī bu xia tang
【類型】:7字成語
【出處】:《後漢書·宋弘傳》:「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解釋】:成語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意思糟糠:用以充飢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遺棄共過患難的妻子。
【讀音】:shi bu xia ya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霽雲(南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
【解釋】:成語食不下嚥的意思食物雖在口中但嚥不下去。形容憂心忡忡,不思飲食。
【讀音】:ōu niǎo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解釋】:成語鷗鳥不下的意思鷗鳥不願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範
【讀音】:an na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逕往夜來相遇之處。」
【解釋】:成語按捺不下的意思按捺:抑制,忍耐。無法抑制
【讀音】:bu shang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達生》:「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
【解釋】:成語不上不下的意思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兩難。
【讀音】:xiāng chi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解釋】:成語相持不下的意思雙方對立,彼此相持,不肯讓步。
【讀音】:bu jian guān cai bu xia lei
【類型】:7字成語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解釋】:成語不見棺材不下淚的意思比喻不到走投無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讀音】:she jiǎo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
【解釋】:成語舌撟不下的意思撟:翹起。翹起舌頭,久久不能放下。形容驚訝或害怕時的神態。
【讀音】:xiāng chi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疲)轉漕。」
【解釋】:成語相持不下的意思雙方對立,彼此相持,不肯讓步。
【讀音】:shi bu xia ya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霽雲(南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
【解釋】:成語食不下嚥的意思食物雖在口中但嚥不下去。形容憂心忡忡,不思飲食。
【讀音】:bu shang bu xia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莊子·達生》:「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
【解釋】:成語不上不下的意思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