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ǎo shi bu chū men,huai shi xing qiān lǐ
【出處】《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解釋】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示例】自古道:「~。」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舍都曉得了。(《金瓶梅詞話》第四回)【故事】
ji yǐ qi ren zhī dao,huan zhi qi ren zh
【出處】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解釋】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示例】況這班奸黨,不知屈害多少忠良,~,極是快心之事。(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二回)【故事】
wo ta zhī pang,qǐ rong tā ren hān shui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養癰致患』,猝然一發,勢若燎原矣。」【解釋】自己的床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佔【示例】【故事】
ruo yao ren bu zhī,chu fēi jǐ mo wei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解釋】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示例】【故事】
shě de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ang di lā xi
【出處】《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解釋】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幹下去。【示例】【故事】
nu cong xīn tou qǐ,e xiang dǎn biān shēng
【出處】《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解釋】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示例】【故事】
xiōng di xi yu qiang,wai yu qi wǔ
鬩:爭吵;牆: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zhǐxǔzhōu guān fang huǒ,buxǔbǎi xing diǎn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解釋】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
shao zhuang bu nǔ li,lǎo da tu shāng bēi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解釋】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示例】【故事】
shang wu pian wǎ,xia wu li zhuī zhī di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麼處立?」【解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示例】【故事】
yī zhāo quan zai shǒu,bian bǎ ling lai xi
【出處】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大小三軍,聽吾命令。」【解釋】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示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