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大全,成語故事典故,成語歷史典故,寓言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成語:

奔走相告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楚等11國派出高級官員到虢國會盟,楚使熊虔的儀仗非常氣派,遠遠超出了當時出巡的標準,天子出巡才有“虎賁”百人,而最低的士人出巡只有“陪乘”一人,任務是“告奔走”。楚使的行為引起了其他國家使臣的反感。

不三不四成語典故

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發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全打入糞坑裏求饒。

滴水穿石成語典故

宋朝崇陽縣令張乖崖為官清廉,鐵面無私。一次見縣衙管理鐵庫的庫吏從錢庫裏偷了一文錢,張乖崖認為數量雖小但性質嚴重,必須嚴懲。該官吏不服,張乖崖判他死刑並在判決書上寫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銅頭鐵額成語典故

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生活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及蚩尤部落。黃帝部落打敗西北的炎帝部落,實現了兩大部落的統一,炎帝要求黃帝攻打九黎部族。九黎部族首領蚩尤兄弟81人,個個都是人頭獸身,銅頭鐵額。天神派玄女授給黃帝兵書神符,制服了蚩尤。

駟馬高車成語典故

西漢時期,東漢郡獄吏於公為人清正廉明,執法公正無私,他堅持為郡內孝婦鳴冤叫屈,終於在新任太守手中為她平反昭雪,老百姓為他建生祠,把門建得可以讓駟馬高車通過。他的兒子於定國後來官至廷尉,於家門庭更加榮耀。

牛角之歌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寒士寧戚很窮,渴求見到齊桓公拜求官職。一天,齊桓公出城迎客,寧戚乘機在車下餵牛,敲擊牛角唱出自己的心聲,齊桓公聽到後稱贊他為“非常人”,就拜他為上卿。寧戚為齊桓公成就霸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威福由己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大臣劉煒之因看不慣武則天的專權,一心想幫助唐睿宗。一次被武則天定罪入獄。唐睿宗據理力爭,為其開脫。劉煒之說:“太後威福由己,獨斷專行,皇帝去營救,就是火上加油,我死定了的。”

輸攻墨守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魯班為楚軍設計攻城的雲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楚王讓墨子與魯班比試比試攻防演習,墨子善於防守,魯班敗北。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敬而遠之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認為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實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學生樊遲問怎樣才算智,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旁若無人成語典故

戰國後期,衛國人慶卿(荊軻)到處遊說六國抗秦,遭到趙國的輕視,就去燕國,結識了樂師高漸離,他們誌趣相投,經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唱到高興時,旁若無人。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見下,勸說荊軻去刺殺秦王,他們都沒有成功

成語大全集
 
按字數查成語
首字母查成語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是指成語的來源出處和背後的故事,許多成語都是基於真實的歷史事件、人物傳說、文學作品或民間故事,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寓意。

例如“破釜沈舟”這個成語,典故源於秦朝末年,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下令讓士兵把渡河的船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以表示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臥薪嘗膽”講的是越王勾踐戰敗後,睡在柴草上,經常嘗苦膽,激勵自己不忘恥辱,最終復國成功的故事。

這些成語典故不僅生動有趣,還能夠更清晰地闡釋成語的含義、用法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和文化內涵,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成語典故以簡潔而生動的方式傳承了歷史文化、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語言和智慧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