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君子天生的秉性,君子在得誌時不妄為,在困窮失意時不自卑,他敬天知命,將仁義禮智銘記在心,並將它發揚光大,不但能將它們表現在臉上,照到背上,然後傳到四肢,四肢就不言而喻可以找到其法門了。
西漢時期,揚州刺史何武為人仁厚,喜歡舉薦有才能的人,他反對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如果要任命下屬時,均采用公開公證的方式選擇,因此選拔的人大都沒有赫赫的名聲與靠山。他的上司大司農何壽要他推薦他的侄子揚州長史,他沒有推薦這個平庸的人。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在城裏也頗有名聲。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母子前來投靠王濟。王濟一見衛玠如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珠寶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難看了!”過了幾天,王濟帶著衛玠,騎著馬去拜見親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著圍觀,你擠我擁。幾乎哄動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萬玠以外貌漂亮,學問是否出眾,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贊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嘻笑著說:“看來,你們三王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從前有一個人給大兒子取名盜,給小兒子取名毆,兩個兒子聰明能幹,深得父母的喜愛。一天大兒子盜拿把鋤頭到田間除草,母親擔心他穿得太單薄,就叫盜,官吏以為盜是賊就把他抓住,母親叫毆去解釋,大叫毆,官吏於是大毆盜。
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及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他為郎中。李密不願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晉武帝,說自己的祖母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相依為命,待終養祖母後再出來做官。
漢高祖時,婁敬直截了當問劉邦在洛陽建都是不是想與周朝比一比盛況。劉邦點頭應允。婁敬說:“你起兵豐沛,經歷大小戰爭100多場,天下百姓肝腦塗地,屍橫疆場,在洛陽建都是不合適的。建都長安則是易守難攻,百姓歡迎的。”
春秋時期,晉獻公向虞國借道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公不要借道,虞公不聽,虢國的都城下陽被攻占。三年後晉侯又向虞國借道,宮之奇勸虞王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虞王不聽被消滅。
戰國末期,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訪到義士荊軻與高漸離,請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一切準備就緒,太子丹率手下著白裝送他們到易水邊,高漸離擊築,荊軻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灑淚告別。
春秋時期,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鄭國派大夫皇戍到晉國求援,並稱楚人很驕傲,現在出兵可以大敗楚軍。下軍副將欒書極力反對,說楚王滅庸以後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君若敖開創基業時篳路藍縷的生活。晉國出兵,結果被楚軍打敗。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贊,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她看到村裏的人都誇贊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贊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子和孩子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譯文:#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著樸素,走到哪裏,哪裏就有很多人向她行“註目禮”,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裏人無不睜大眼睛註視。# 鄉下有一個醜女子,名叫東施,相貌一般,沒有修養。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麽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裏走來走去。哪知這醜女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裏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麽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原文:# 西施病心而顰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註釋:# 病心:心口痛# 顰:皺眉頭# 裏:鄉裏# 挈:帶領# 美顰:皺著眉頭美#
成語典故是指成語的來源出處和背後的故事,許多成語都是基於真實的歷史事件、人物傳說、文學作品或民間故事,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寓意。
例如“破釜沈舟”這個成語,典故源於秦朝末年,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下令讓士兵把渡河的船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以表示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臥薪嘗膽”講的是越王勾踐戰敗後,睡在柴草上,經常嘗苦膽,激勵自己不忘恥辱,最終復國成功的故事。
這些成語典故不僅生動有趣,還能夠更清晰地闡釋成語的含義、用法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和文化內涵,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成語典故以簡潔而生動的方式傳承了歷史文化、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語言和智慧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