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bān chun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1明·徐某《殺狗記·看書苦諫》:「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輕信。」2許地山《海角底孤星》:「你們唸書人底能幹只會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罷。」
【解釋】:成語搬唇弄舌的意思1挑撥是非。2賣弄口才。
【讀音】:bān kǒu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一定背後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
【解釋】:成語搬口弄舌的意思挑撥是非。同「搬唇遞舌」。
【讀音】:nong zuǐ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這個弼馬瘟著然會弄嘴弄舌。」
【解釋】:成語弄嘴弄舌的意思弄:玩弄,賣弄。猶言耍嘴皮子。形容賣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讀音】:gǔ chun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今已陷之於喪亡,尚不自恥,猶敢鼓唇弄舌於眾諸侯之前耶?」
【解釋】:成語鼓唇弄舌的意思鼓:撥動,振動。振動嘴唇,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遊說。
【讀音】:chī xiāo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竭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鴞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凰。
【解釋】:成語鴟鴞弄舌的意思鴟鴞:貓頭鷹一類的鳥,比喻小人。鴟鴞賣弄口舌。比喻小人撥弄是非,得以逞強。
【讀音】:zā zuǐ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時慌了,彎下腰去抓那粉湯,又被兩個狗爭著,咂嘴弄舌的來搶那地下的粉湯吃。」
【解釋】:成語咂嘴弄舌的意思形容貪饞的樣子。
【讀音】:gǔ chun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而胥吏衙役輩鼓唇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賊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解釋】:成語鼓唇弄舌的意思鼓:撥動,振動。振動嘴唇,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遊說。
【讀音】:tiao zuǐ nong s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早晚,東方將亮了,還不梳妝完,尚兀子調嘴弄舌!」
【解釋】:成語調嘴弄舌的意思調嘴:耍嘴皮。指背地裡說人閒話,搬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