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bǔ quē dēng qi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陶谷《清異傳》:「冀州儒李大壯畏服小君,萬一不遵號令,則叱令正坐,為綰匾髻,中安燈碗燃燈火,大壯屏氣定體,如枯木土偶,人諢目之曰補闕燈檠。」
【解釋】:成語補闕燈檠的意思闕:缺;燈檠:燈架。沒有燈架,用人充作燈架。舊時諷刺男人懼內。
【讀音】:shi yi bǔ quē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解釋】:成語拾遺補闕的意思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采錄遺逸的事跡。
【讀音】:bǔ quē gua lo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趙曦明《跋》:「至於補闕掛漏,俾臻完善,不能無望於將伯之助雲。」
【解釋】:成語補闕掛漏的意思闕:缺;漏:遺漏。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讀音】:bǔ quē shi y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書·張軌傳》:「聖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輔弼以補闕拾遺。」
【解釋】:成語補闕拾遺的意思闕:通「缺」,缺失。拾遺:補錄遺漏。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
【讀音】:shi yi bǔ quē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解釋】:成語拾遺補闕的意思遺:遺漏;闕:過失。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讀音】:bǔ quē shi y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書·張軌傳》:「聖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補闕拾遺。」
【解釋】:成語補闕拾遺的意思闕:通「缺」,缺失。拾遺:補錄遺漏。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
【讀音】:jiu guo bǔ quē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書·潘岳傳》:「故箴規之興,將以救過補闕,然猶依違諷喻,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
【解釋】:成語救過補闕的意思闕:同「缺」,不足,缺點。挽救過錯,彌補不足。
【讀音】:bǔ quē dēng qi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陶谷《清異傳》:「冀州儒李大壯畏服小君,萬一不遵號令,則叱令正坐,為綰髻,中安燈碗燃燈火,大壯屏氣定體,如枯木土偶,人諢目之曰補闕燈檠。」
【解釋】:成語補闕燈檠的意思闕:缺;燈檠:燈架。沒有燈架,用人充作燈架。舊時諷刺男人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