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ke hu lei w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解釋】:成語刻鵠類鶩的意思刻:刻畫;鵠:天鵝;類:似,像;鶩:鴨子。畫天鵝不成,仍有些像鴨子。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但還相似。
【讀音】:hua hǔ ke h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解釋】:成語畫虎刻鵠的意思1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2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讀音】:hua long ke h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唐孫華《送吳振西北遊》詩:「東箭南金誰國士,畫龍刻鵠半虛名。」
【解釋】:成語畫龍刻鵠的意思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讀音】:ke hu lei w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為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解釋】:成語刻鵠類鶩的意思刻:刻畫;鵠:天鵝;類:似,像;鶩:鴨子。畫天鵝不成,仍有些像鴨子。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但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