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yī zi zhī sh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張岱《與周伯戩之書》:「張乖崖以蕭楚才為一字之師。」
【解釋】:成語一字之師的意思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讀音】:yī zi qiān jū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解釋】:成語一字千鈞的意思鈞:古代重量單位,1鈞=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讀音】:yī zi shī
【類型】:3字成語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解釋】:成語一字師的意思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讀音】:yī zi yī zh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
【解釋】:成語一字一珠的意思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讀音】:pian yan yī z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李邕《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片言一字,勸善懲惡,誘進後人,啟明先覺。」
【解釋】:成語片言一字的意思猶片言隻字。少量的文字。
【讀音】:yī zi bu gǒ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罷長吟,一字不苟。」
【解釋】:成語一字不苟的意思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讀音】:yī zi yī bǎ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老捨《二馬》:「溫都太太把房錢,吃飯的時間,晚上鎖門的時候,和一切的規矩,都當著伊牧師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解釋】:成語一字一板的意思形容說話從容清楚。
【讀音】:yī zi chang che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折寇》:「仗恩台一字長城,借寒儒八面威風。」
【解釋】:成語一字長城的意思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長城。
【讀音】:yī zi bāo biǎ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解釋】:成語一字褒貶的意思一個字的褒揚或貶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辭嚴謹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