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jǔ zhǐ bu fa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五回:「昨見二君舉止不凡,詢及棧主,始知兄即吳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問此位名姓?」
【解釋】:成語舉止不凡的意思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讀音】:jǔ zhǐ shī cuo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睿聞知兩處危急,舉止失措,甚是驚慌。」
【解釋】:成語舉止失措的意思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讀音】:yan tan jǔ zh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黃宗羲《陳母沉孺人墓誌銘》:「其言談舉止,不問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解釋】:成語言談舉止的意思人的言語、舉動、行為。
【讀音】:jǔ zhǐ zi ruo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
【解釋】:成語舉止自若的意思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態。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態。
【讀音】:jǔ zhǐ da fā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經的女子,見了人一樣,不見人也是一樣,舉止大方,不輕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礙甚呢?」
【解釋】:成語舉止大方的意思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讀音】:jǔ zhǐ shī cuo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莊季裕《雞肋編》下卷:「材上加契者,謂之足材,其規矩制度,皆以章契為祖。今人以舉止失措者,謂之失章失契,蓋謂此也。」
【解釋】:成語舉止失措的意思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讀音】:jǔ zhǐ yan ta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杜牧《罪言》:「山東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後生所見,言語舉止,無非叛也,以為事理正當如此,沈酣入骨髓,無以為非者。」
【解釋】:成語舉止言談的意思行為舉動和說話言論。指人的外在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