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biǎo lǐ wei jiā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言事·王虎谷封事》:「王虎谷為祠祭郎中,以太監李廣交結壽寧侯表裡為奸,特疏請斬廣以謝宗廟。」
【解釋】:成語表裡為奸的意思表裡: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讀音】:biǎo lǐ shou d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志·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解釋】:成語表裡受敵的意思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
【讀音】:biǎo lǐ shān he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杜預註:「晉國外河而內山。」
【解釋】:成語表裡山河的意思表裡: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讀音】:biǎo lǐ xiāng y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晉者,齊楚之藩蔽,齊楚者,三晉之根柢;形勢相資,表裡相依。」
【解釋】:成語表裡相依的意思指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讀音】:biǎo lǐ ru y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朱熹集註:「以忠,則表裡如一。」
【解釋】:成語表裡如一的意思表:外表;裡:內心。表面和內心像一個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讀音】:shān he biǎo l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
【解釋】:成語山河表裡的意思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捨。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捨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後以「山河表裡」形容形勢險要。
【讀音】:biǎo lǐ xiāng j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桓溫《辭參朝政疏》:「不有行者,誰捍牧圉,表裡相濟,實深實重。」
【解釋】:成語表裡相濟的意思表裡:指內外;濟:救助。指內外互相補充
【讀音】:biǎo lǐ yī zh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忠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
【解釋】:成語表裡一致的意思裡外一致,指思想與言行完全一致
【讀音】:hu wei biǎo l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董允傳》:「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為表裡。」
【解釋】:成語互為表裡的意思表:外部;裡:裡部。互相之間是表與裡的關係。指相輔相成,相互轉化。
【讀音】:biǎo lǐ xiāng f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方孝孺《王待制私謚議》:「惟三代之學,本諸身心,著於行事,發於文辭,表裡相符,華質不爽。」
【解釋】:成語表裡相符的意思表裡:指內外;符:符合。指表裡如一
【讀音】:biǎo lǐ wei jiā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庫書內,不知虧空了多少銀子,他表裡為奸,憑這個假冊子,要來侵吞款項。」
【解釋】:成語表裡為奸的意思表裡: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讀音】:biǎo lǐ shou d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三國誌·魏書·諸葛誕傳》:「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裡受敵,此危道也。」
【解釋】:成語表裡受敵的意思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