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yī diē bu zhe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房次律為宰相,當中原始亂時,雖無大功,亦無甚顯過,罷黜蓋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於死。」
【解釋】:成語一跌不振的意思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讀音】:yī jue bu zhe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西漢·劉向《說苑·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解釋】:成語一蹶不振的意思蹶:栽跟頭;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讀音】:wěi mǐ bu zhe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宋·馬永卿《元城先生語錄》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解釋】:成語萎靡不振的意思萎靡:精神頹喪,不振作。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讀音】:yī jue bu zhe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漢·劉向《說苑·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解釋】:成語一蹶不振的意思蹶:栽跟頭;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讀音】:wěi mǐ bu zhe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解釋】:成語萎靡不振的意思萎靡:頹喪。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讀音】:wěi mǐ bu zhe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解釋】:成語委靡不振的意思委靡:也作「萎靡」,頹喪。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