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shi wu sān bu cheng
【類型】:5字成語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無三不成,你進洞兩遭了,再進去一遭,管情救出師父來也。」
【解釋】:成語事無三不成的意思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讀音】:bu sān bu s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幹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解釋】:成語不三不四的意思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不倫不類
【讀音】:yī wen sān bu zhī
【類型】:5字成語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解釋】:成語一問三不知的意思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
【讀音】:ban sān bu s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西湖二集·李鳳娘酷妒遭天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邊,也是半三不四。」
【解釋】:成語半三不四的意思指心神不定,無精打采。
【讀音】:bu sān bu si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跌洒家。」
【解釋】:成語不三不四的意思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