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yǐ shuǐ jǐ shu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
【解釋】:成語以水濟水的意思比喻雷同附和,對事情沒有好處。
【讀音】:yǐ shuǐ jiu shu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莊子·人世間》:「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
【解釋】:成語以水救水的意思引水來救水災,水勢越盛。比喻不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長其勢。
【讀音】:yǐ shuǐ tou shu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列子·說符》:「白公問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
【解釋】:成語以水投水的意思把一條河裡的水倒到另一條河裡。比喻事物相似,很難辨別。
【讀音】:yǐ shuǐ jǐ shu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
【解釋】:成語以水濟水的意思用水來給水增味。比喻隨聲附和,對事情沒有好處。
【讀音】:yǐ shuǐ jiu shuǐ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莊子·人世間》:「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解釋】:成語以水救水的意思引水來救水災,水勢越盛。比喻不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長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