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推梨讓棗 (tuī li rang zǎo)
解釋:漢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問其故,答道:「我小兒,法當取小者。」見《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群兒皆競取,泰獨不取。問之,答道:「不取,自當得賜。」見《梁書·王泰傳》。後因以
成語: 封胡羯末 (fēng hu jie mo)
解釋:《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謝道韞)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有阿大(謝尚)、中郎(謝據);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謂謝韶,胡謂謝朗,羯謂謝玄末謂謝川,皆小字也。」南朝宋
成語: 跗萼載韡 (fū e zǎi gōng)
解釋:《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鄭玄箋:「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孔穎達疏:「言兄弟和睦實強盛而有光暉也……言兄弟相親則致榮顯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成語: 情重姜肱 (qing zhong jiāng gōng)
解釋:《後漢書·姜肱傳》:「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後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愛。
成語: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xiōng di xi yu qiang,wai yu qi wǔ)
解釋:鬩:爭吵;牆: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成語: 連枝同氣 (lian zhī tong qi)
解釋:《呂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舊題漢蘇武《詩》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後以「連枝同氣」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親密關係。
成語: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xiōng di xi yu qiang,wai yu qi wǔ)
解釋:鬩:爭吵;牆: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