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十二金釵 (shi er jīn chāi)
解釋: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金釵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後以「十二金釵」喻指眾多的妃嬪或姬妾。
成語: 文昭武穆 (wen zhāo wǔ mu)
解釋: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周文王於周為穆,文王之子武王則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孫眾多,後則泛稱子孫繁衍。
成語: 在谷滿谷 (zai gǔ mǎn gǔ)
解釋:《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此謂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後以「在谷滿谷」形容人物眾多。
成語: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qiān fū nuo nuo,bu ru yī shi e e)
解釋: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同「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成語: 七相五公 (qī xiāng wǔ gōng)
解釋: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呂向註:「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所舉皆漢代公卿,後泛指眾多的文武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