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成語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的故事
【拼音】shèngmíngzhīxià,qíshínánfù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知識分子經過舉薦和徵召進入仕途,黃瓊出身於宦官世家,由眾多公卿推薦入京應召,他到洛陽附近的嵩陽縣時裝病不去,好友李固給他寫信,勸他應聘做官。如果不去就會讓人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黃瓊決心用行動證明名副其實。
【典故】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黃瓊傳》
【釋義】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用法】作賓語、分句;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近義詞】盛名難副
【相反詞】名副其實
【成語例句】
◎即不同於今人所說〞有若華山之雄,泰山之峻〞,更不似古人盛讚的奇絕偉壯〞真人世所罕見〞--奇則奇矣,秀則秀矣,美亦美矣,然而絕談不上雄偉博大,氣勢沖天!--〞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是怎樣令人惋惜的事呵。
相關內容:成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