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目瞪口呆
成語 目瞪口呆 的故事
【拼音】mùdèngkǒudāi
【成語故事】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誇自己是如何鬥敗項羽,嚇得他目瞪口呆,從而保住主公。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典故】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
【釋義】目瞪:睜大眼睛直視;口獃:嘴裡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吃驚的神態
【相近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哆
【反義詞】從容不迫
【邂逅語】李逵裝啞童
【英語】starelikeastuckpig<tobepetrifiedwithamazementorfear;gaping;stupefied;dumbstruck;befilledwithshockedwonder>
【成語造句】
◎直到有一天何小桃手持一座雕像來到課堂大家才目瞪口呆。
◎袁壽山這番慷慨激昂、冠冕堂皇演說,使在座的同行們目瞪口呆。
◎曹老海聽過曹志道的話,目瞪口呆,好像變成墳地上的石望天猴一樣了。
◎渠道上、山坡上的人們,開始是目瞪口呆,接著是狂熱地歡呼。
◎那天晚上在他們的新居,曉冰非常勇敢地燒製了一道葷菜:青椒炒豬大腸,驚得她的未婚夫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