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束手就擒
成語 束手就擒 的故事
【注音】shùshǒujiùqín
【成語故事】公元945年,契丹軍將後晉軍隊圍困在陽城,後晉軍隊的供需被切斷,內外隔絕,生活十分困難,軍心不穩。晉將苻彥卿有勇有謀,向主將張彥澤、皇甫遇建議與其在此束手就擒還不如戰死,就分析天時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繞到契丹軍後方發起進攻取得勝利。
【出處】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宋史·苻彥卿傳》
【解釋】束手:自縛其手,比喻不想方設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來讓人捉祝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祝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不抵抗
【相近詞】坐以待斃、聽天由命、束手就縛
【相反詞】負隅頑抗
【其它使用】
◎喪魂落魄的美偽軍殘兵敗將,由於遭到老撾人民解放軍和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的前堵後擊,處境更加狼狽,他們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或束手就擒。
◎狗急了還得跳牆呢,這位當年挑著擔子闖關東的黃泛區的盲竄流,拚死拚活滾了半輩子.豈能坐等待斃束手就擒!消停了兩天觀望風火之後,就像頭發情的豬衝出了欄柵。
◎他只好束手就擒了,但他知道,這是一場戰爭,他不想要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