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所向無敵
成語 所向無敵 的故事
【注音】suǒxiàngwúdí
【成語故事】公元196年,曹操挾持漢獻帝建都許昌,下令讓東吳的孫權把兒子送到許都當人質。孫權召集手下商量對策,大將周瑜堅決反對送人質,說只要我們東吳軍民發奮圖強、團結一致,那麼就能所向無敵。孫權堅定信心同曹操對抗下去。
【典故】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蜀·諸葛亮《心書》《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注引《江表傳》
【釋義】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祝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誰也抵擋不住
【近義詞】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相反詞】屢戰屢敗
【成語例句】
◎1908年3月27日,黃興率二百餘人,由越南出發,進攻欽州,轉戰於欽、廉、上思之間,所向無敵。
◎自恃所向無敵的孫悟空在魔王韜晦之計前,失去戒備,被攝入魔瓶,受盡磨難。
◎蒙古松是沙漠上的天才的王子,是所向無敵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