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談笑自若
成語 談笑自若 的故事
【注音】tánxiàozìruò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孫權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聯軍乘勝追擊到南郡。吳將甘寧奉命佔領夷陵,曹仁率五千兵馬前來圍困並不斷向城裡射箭,只有二千兵馬的甘寧並不懼怕,仍然談笑自若,命士兵收集曹軍的箭,一面派人衝出重圍去向周瑜報信求援。
【出處】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三國誌·吳書·甘寧傳》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後漢書·孔融傳》
【解釋】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態度自然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談笑風生、神色自若
【相反詞】張皇失措
【其它使用】
◎被人看作天不怕、地不怕,打斷了一條腿還談笑自若,當著眾多傷員掏出妻兒照片來,風趣地說道:〞我的好人,我可沒給你們丟臉呀!〞的一等功和二等功榮立者秦國富排長,說起他們團長來也會伸舌頭……
◎伯簫、孟超兩位朋友,不時來《無窗室》作客,大家擠在床板上談笑自若,不以為苦,反以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