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成語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的故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僧人遠公:『《易》以什麼為形體?』答曰:『《易》以感知為形體。』殷說:『銅山西崩,靈鍾東應,就是《易》嗎?』」 劉孝標注引《東方朔傳》說:「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就下詔問太史待詔王朔,王朔說恐怕有兵氣。就問東方朔,朔說:「臣聽說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來說,子母相感,山恐怕會有崩塌,所以鍾會先鳴。《易》說:「鳴鶴在陰,其子和之。這是非常準確的。這件事應該在五日內發生。』 三天後,南郡太守上書說有山崩發生,波及二十餘里。 後來以「銅山西崩,洛鍾東應」表示重大事件間彼此互相影響。
相關內容:成語銅山西崩,洛鍾東應、銅山西崩,洛鍾東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