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哀鴻遍野
成語 哀鴻遍野 的故事
【注音】āihóngbiànyě
【成語故事】西周時期,周厲王任命榮夷公為卿士,對內殘酷剝削,瘋狂斂財,搞得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派衛巫監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憤怒的人們起來反抗,趕走了周厲王。周宣王即位,他帶領卿士巡訪城郊,見到到處都是“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的慘狀。
【出處】鴻雁于飛,哀鳴嗷嗷。《詩經·小雅·鴻雁》
【解釋】哀鴻:哀鳴的鴻雁。比喻啼饑號寒的災民。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無家可歸景象
【近義詞】啼饑號寒、餓蜉載道、民不聊生
【相反詞】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豐衣足食
【成語例句】
◎如果說在春荒時期,一些貧民還可以靠挖食草根樹皮勉強度日,那麼入夏以後,在前任山西巡撫鮑源深於5月30日向朝廷奏報災情時,已經是〞樹皮既盡,亢久野草亦不復生〞,於是〞到處災黎,哀鴻遍野;路旁倒斃,無日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