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捨晝夜
成語 不捨晝夜 的故事
【拼音】bùshězhòuyè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晚年常與他的弟子一起周遊列國。有一次他們在河邊望著奔騰不息的河水若有所思,孔子歎息光陰像河水一樣不捨晝夜地不停地流逝。學生們紛紛表示要珍惜光陰,刻苦求學,宣揚儒家文化。孔子感到十分歡欣。
【出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解釋】捨: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夜以繼日
【近義詞】夜以繼日、沒日沒夜
【成語造句】
◎在我國都市的社會底層聚集著一批青年群,他們或倒兒爺或個體戶或暗娼或流民,他們都不直接參加物質生產,而是不捨晝夜地奔波於流通領域,千方百計地賺錢撈錢。
◎據科研人員介紹,以如此遙遠的距離,捕捉到這個未知的天體,全得益於多年不捨晝夜地細心觀測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