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識之無
成語 不識之無 的故事
【注音】bùshízhīwú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大詩人白居易從小就聰明過人,據《新唐書》記載他生下的第7個月就能指認“之無”兩字,他的乳母百試不差。他給元稹的信證實:“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出處】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解釋】連“之”字、“無䇲”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識字
【近義詞】不識一丁
【反義詞】學富五車
【示例】《廢墟中》,寫一個不識之無的木匠,愛打老婆,老婆也讓他打;他有氣無處洩,她也就讓他洩。李健吾《<李廣田選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