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民不聊生
成語 民不聊生 的故事
【注音】mínbùliáoshēng
【成語故事】戰國末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魏國,消滅了他們24萬聯軍,然後去進攻楚國,假意與韓魏和好。楚國貴族黃歇給秦昭王上書說:“你把韓魏弄得民不聊生,他們最恨你,你如借道韓魏進攻楚國,他們軍隊倒戈一擊怎麼辦?”
【出處】財匱力盡,民不聊生。《史記·張耳陳余列傳》
【解釋】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狀語;指社會腐敗
【相近詞】民窮財盡
【反義詞】豐衣足食
【成語造句】
◎一九四六年,陳三樂的家鄉巢縣農村民不聊生。
◎人販子劉麻子與康六一場戲,反映了那個黑暗社會民不聊生的慘狀。
◎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一家一家都像這個民族一樣在悄悄地、靜靜地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