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負隅頑抗
讀音:fù yú wán kàng
成語負隅頑抗的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負隅頑抗的成語典故
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zhen)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沈重他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於和老虎博鬥。後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裏出現了一只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迫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鬥起來;經過一場拼博,終於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故事:負隅頑抗成語故事
造句:成語負隅頑抗造句
問成語負隅頑抗的意思?
答成語負隅頑抗的意思:負:憑借,依仗;隅:靠邊沿的地方。頑抗:頑固抵抗憑借險要地勢,頑固抵抗。
問成語負隅頑抗近義詞
答負隅頑抗近義詞:負險固守
問成語負隅頑抗反義詞
答負隅頑抗近義詞:束手待斃、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