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知難而退
讀音:zhī nán ér tuì
知難而退的歷史典故
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左傳.宣公十二年》
知難而退的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為爭奪霸權相互進行戰爭,鄭國處於他們之間,他依附晉國,楚國就派兵征服它。晉國聽說楚國出兵就派荀林父、士會、先榖等率軍討伐楚國,聽到他們已經結盟,士會同意荀林父知難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敗。
故事:知難而退成語故事
造句:成語知難而退造句
問成語知難而退的意思?
答成語知難而退的意思: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問成語知難而退近義詞
答知難而退近義詞:聽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卻步
問成語知難而退反義詞
答知難而退近義詞:知難而進、力爭上遊、再接再厲